2009年5月11日 星期一

工作行為感測-背景-初稿

從古至今,科技的發展雖然有許多不同的目的與方向,但始終還是來自於人性。回朔人類歷史,起初人們為了生活而激發創意,發展各種使生活更便利的技術。漸漸的,在滿足基本需要後,貪心跟慾望促成了軍事科技的發展。數千數百年來,科技不斷進步,也不斷的有新方向新發現。到了今天,幾乎世界每個角落,生活中的每分每秒,都充斥的大量的科技。看似,科技為”全”人類都帶來了說不盡的好處。但事實上卻不然,以現代的社會來看,科技的滲透並不是完全平等的。以身心障礙者(此稱為精障者)來說,他們對科技的認知,對科技的使用能力及需求,跟一般人有著很大的不一樣。如何讓科技的力量能夠確實的注入這個權益較少被關注到的族群,在現今是個值得省思的課題。

精神疾病,俗稱精神病,是因為先天或後天因素所造成的行為或心理活動上的不正常。此類疾病在醫療上並沒有什麼能夠根治的特效藥,想使其病情好轉也唯有透過不斷的心理治療及復健。是種非常難以捉摸與治療的古老疾病。精障者通常在社會上容易引來異樣的眼光,使的這一族群的背上總是背負著許多莫須有的汙名。這些壓力也成為了精障者重新融入社會的一大阻力。當然,在就業市場中精障族群也常被列為拒絕往來戶。但根據許多單位統計的精障者生活需求調查報告得知,精障者是有很大的就業意願的。只要能夠就業,精障者就成為了社會中勞動力的一部分,並能夠與社會接軌,也將會為精障群建立信心,幫助病情的好轉。但諷刺的是,就業服務在包括台灣的各個國家的精障服務體系中,往往是最不發達的。

在台灣,不少醫院都有附設院內的職能治療場所,來給予精障者(或稱學員)適當的就業訓練,但訓練的模式多半是以人工的方式來進行現場指導。其成效往往不彰。在這一塊,如果能導入科技的力量來協助訓練。將可以提高整個訓練的效率,並且讓就輔員可以以更多元的方式來設計訓練課程,藉以激發出學員更大的潛力。本報告即是使用射頻系統(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 RFID)來設計一套能夠達到工作識別及提醒效果的科技輔具。

射頻系統(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 RFID)是最近非常受到關注的無線科技。RFID標籤是一種小型的矽晶片,每個標籤都存有獨一無二的識別碼,或使用者額外存入的資訊。讀取機則可以在特定距離內感應到標籤,並且自動接收與解讀標籤晶片上的資料。其運作的方式如下


放一張原理圖


此項技術目前在各業界都已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儘管尚未成熟與普及,但諸多如零售、保全、運輸、製造與貨運甚至醫療等產業。都開始對RFID進行測試甚至實際應用。

本報告的目的,是將這項技術融入精障族群的就業輔導。細看目前各大醫院中的職能治療場所,在科技資源缺乏的環境下,就輔員教導學員的模式,就像幼稚園老師教導學童一樣。以口頭解說或是適時的給予行動上的輔助,以幫助學員去感受去記住工作的流程及細部內容。事後再由就輔員去記錄各個學員的學習狀況,加以分析評估去判斷學員是否已經具備可以”獨立”工作的能力。然而,少數的就輔員很難有效率的同時督導多個學員,因此效率上往往不足的。再者,某些病情較為嚴重的學員,可能在就輔員從旁協助的狀況下可以工作。但就輔員一不在身邊則無法。當然就輔員不可能陪伴學員踏入職場,所以像這樣子的案例在最後多半被判為無法工作。

如果能開發一種科技輔具來協助就輔員觀察並記錄學員的工作狀況,甚至變相的擔任學員的”專屬”就輔員,來負責從旁提醒的工作。如此一來,就輔員不但能以更有效率的方式去監督並記錄學員的工作完成狀況,學員也能透過此種輔具去獨力完成工作甚至帶著這樣的輔具直接進入職場。這,即是我們的最終目標。

這種輔具的設計概念,是利用RFID的辨識功能與手持裝置PDA相結合。並且在工作環境甚至工作項目中所使用到的工具上佈置一個到多個RFID標籤,學員裝備著附有RFID讀取機的PDA進入工作環境。在工作的過程中,PDA能夠透過RFID讀取機與標籤的感應去判斷就輔員完成的工作項目與未完成的工作項目,並且給予就輔員語音或圖像的提醒。另外PDA會將結果即時傳輸到電腦,使就輔員能如臨現場般的掌握每個學員的工作進度狀況。以上即為本專題的研究方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