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30日 星期四

A perspective on intelligent devices and environments in medical rehabilitation 心得

從古至今,科技的發展雖然有許多不同的目的與方向,但始終還是來自於人性。回朔人類歷史,起初人們為了生活而激發創意,發展各種使生活更便利的技術。漸漸的,在滿足基本需要後,貪心跟慾望促成了軍事科技的發展。數千數百年來..科技不斷進步,也不斷的有新方向新發現。到了今天,幾乎世界每個角落,生活中的每分每秒,都充斥的大量的科技。看似,種種琳瑯滿目的科技產品為全人類都帶來了莫大的方便與好處,但實際上卻不然。在此篇專題的第一段即以美國為例,提到現在世界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長。以及只有30%的成年精障人士有工作..等等令人震驚的事實。而業界與市面上,有在為高齡及精障人士著想而發展科技輔具的公司及團體是少之又少。更別說是像催媽媽這樣子的非營利基金會,更是稀少。當然,比起過去,這些族群的權益已經有比較受到重視,但其實相關的新聞資訊和產品通常不會出現在一般報章雜誌等等較為普及的平台,所以,只要有越來越多的人重視的話,我想科技在這個面相上應該還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

此篇專題中,提到了針對不同需求而發展出的各種輔具,都讓我印象深刻,其中,所謂的”smart home”,甚至讓我有身歷其境的感覺。半年前,我爸為了我行動不方便的爺爺奶奶,買了一棟新的透天。在之中,不但有電梯,而且有不少家具、衛浴設備、格局的設計等等…都是以讓行動不便者方便為前提去設置的,我去的時候剛好是寒假,也就是我剛加入Lab後的不久,所以對於我所看到的種種,都有很多的想法。雖然那棟透天概念及功能上和文章中提到的”smart home”有點不太一樣,但我想出發點是相同的。在未來,希望科技輔具及醫療技術的結合能夠更進一步,提供給行動不便者更好的復健環境以及生活品質。

而eWatch這篇,我覺得有一個有意思的地方是,我在閱讀的過程中,想到了現今非常流行的主機Wii。整段讀下來,感覺就是使用者在手上裝備了一個Wii搖桿的感覺。只是這個”搖桿”不但可以感應到兩軸的加速度,光照、溫度等等..甚至可以解讀使用者一些如起立行走爬樓梯等等的日常基本動作..真是令人堂目結舌..相形之下,當年號稱”跨時代”的遊戲主機也不過如此。

最後,機械輔具的部分。其實我之前在一個節目上已經有看過類似的概念,當時節目是介紹日本一所大學研究室所研發出來的機械手臂,將這個機械手臂裝備在使用者的腕部,使用者握住其中的感測器,只要使出一點點力量,機械手臂便會將這個力量加成,並且模擬使用者手的動作,去代替使用者拿、舉物體。我想,將這樣的技術在昇華。也許有一天,脊椎受傷者或癱瘓患者,都可能有再度行動的一天,也將為科技輔具的水準帶來無法估量的躍升。

科技的價值為何?各家有各家的說法。但在我看來,絕對不僅僅是用來滿足人類欲望的技術,而是更進一步的,不分對象的為全體人類帶來幸福。

2009年3月26日 星期四

程式作業NO.2 簡易自我介紹


輸入姓名,選擇性別

點選自己的生日,以及勾選自己的興趣

產生簡易自我介紹




程式作業NO.1



利用checkbox選擇男女,然後用ratiobox選擇style





2009年3月16日 星期一

樹德專題心得 (PS 我沒抄襲= =+)

This is my first time to read such an English thesis so elaborately. Before reading, I was quite scared that if I can understand whole content clearly or not with my poor English. However, i just found out that wasn’t so difficult for me because the writer is Taiwanese…I guess. So the grammar and the vocabulary were not that advanced. Thanks god and I’ll talk about my thought in following sections.

In this paper, the main character is RFID, which had been developed as a new wireless technology recently. RFID system is a kind of platform that providing information to one or more unique RFID tag(UID) in a finite scope. And the tag could be on the devices that we use them very common. For instance, PDA or mobile phone. Just image that when you get in an area, and your phone or PDA can tell you abundant of immediately information like traffic situation or the weather. How convenient it will be? Further more, you can just ask for the stuff they need, and the system will take down as record in order to arrange the preference of you.

There is a advanced thing I have to talk about. It’s called Context and Location Aware Public/Personal Information Service based on RFID System Integration(CLAPIS). The stuff in last section is sort of CLAPIS, but less specific. CLAPIS is the realistic application of RFID system. Followings are main ideas,
1. user can obtain the service or information from server through RFID tag or handhold device with RFID reader
2. the function, service…and the efficiency can be improved
3. CLAPIS can be embedded into similar system or hardware
4. The contents of service can be diverse
5. The cost can be decreased and estimated

Nowadays, RFID is very popular because it’s can be used in lots of different way, such as identification, tourism, management….assistive technology(lab517), etc. so to sum up, it’s my honor to study this in a right, helpful way.

2009年3月13日 星期五

非營利組織運用Web 2.0 心得 (算是交錯的寒假作業吧...)

科技的確是繼工業革命以後,影響人類最大的一個代名詞,由於人性的需求,科技的進步是一日千里。到今日,若沒有了科技,可能人類也要滅了八成了吧…但是,這樣一個看似對”全”人類都是福音的東西,事實上隱藏了不少負面的要素。環境污染固然是一個大項,另外,還有一個一直以來並沒有很被關注的默默的一群,即是我們的精障人士。


若是針對社會上大部分的族群,以現今來說,對科技產品的操作、領悟力以及接受能力等等…普遍是沒什麼大問題。甚至,大家會期待著更強的功能與更人性化的操作。所以理所當然的,市面上大部分的科技都是往這個方向去發展。但對於精障人士來說,這樣的一個方向,與其說是沒幫助,更不如說是增加了他們的負擔。以這樣一個族群的認知與學習能力,根本無法順利的體驗使用科技產品,遑論使用它們來”工作”。也因此,讓他們對這一個充滿科技的的社會產生了恐懼及厭惡感。若我們不主動去關注並正視這樣的問題,他們真的就只能默默的被遺棄在社會角落了。很慶幸的,我國內政部與市政府勞工局,都有著相關的系統來建立一座橋樑供就輔使用,並進一步的輔導精障朋友就業。但是礙於web1.0的限制與繁雜的表單流程,這樣的系統並沒有足夠的效率來有效改善提升精障朋友的就業率,接受度也是不盡理想。於是,一些以非營利組織為出發點的新平台開始再這一塊嶄露頭角,即是此篇專題的主角,web2.0。


Web2.0顛覆了傳統的網路概念,打造了一個”就輔員間支持及資訊交流”的新平台,讓大部分的操作不在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而是以”任意門”的概念,去讓非專業人士也能輕鬆適應與使用。不論是雇主,就輔員,或是輔具開發者等等..都可以以自己希望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意見或關心。以我再網路上看到的一篇部落格”科技輔具的小窩”為例,在其中有各式各樣的文章分類,有教學分享、教育訓練、影片教學等等..甚至還有收錄各大官方或非官方網站的連結,讓資訊完全透明化,有效率的傳撥出去。像這樣以論壇或部落格為架構的平台,可說是為精障人士重建信心與融入社會打造的一座專屬的橋樑。


精障者也會有需求,不論是工作,租屋,娛樂等等…直得安慰的是,目前世界上已有不少人開始積極研究這一塊,也導入科技讓精障朋友也能體會並加以利用,如吹吸式滑鼠的發明讓無力控制一般滑鼠的小朋友也能打電動。或是學長們開發的工作提醒輔具…等等。都是一個很好的開始。也讓越來越多人注意到這些默默的一群。

2009年2月22日 星期日

論文jae:心得

這篇論文所研究的方向是利用Web2.0與Google Maps和Ontology技術相結合,打造一個可以讓房東及房客以最簡單便利的方式做溝通的人性化平台。而其中所用到的技術我認為都非常具有能在未來大放異彩的潛力。拿Google Maps來說,當我第一次接觸到這項服務真的相當驚訝,它幾乎可以帶你瀏覽全世界了。使用者可以隨自己的意搜尋世界上大部分的地方,並且可以依需要調整比例的大小。在最大的比例下,甚至可以看到街道的景色與店家名稱。在這樣的比例下模擬路線,就好像以第一人稱的形式走在街道上。像這樣能夠從電腦螢幕就看到當地的實景,對網路地圖來說實在是相當大的突破。當然,以這篇論文來說,這樣子的服務可以為行動不便的弱勢房客帶來極大的方便。他們可以透過螢幕了解房屋附近的生活機能以及各方面環境,先進行篩選與淘汰,省了不少白跑一趟的麻煩。


另外,本論文也利用了Ontology與RDFS來加強了房客在搜尋上的效率,根據我在崔媽媽網站上看到的,房客可使用的租屋條件選擇非常的多,包括了地段、價格、坪數、隔間、甚至弱勢類別及房東的愛心等級等等...真的是相當的完善。配合Google Maps與崔媽媽網站提供的搬家等多項服務,的確,不論是對就輔員還是對弱勢房客是一個極大的福音。因為這樣的服務不但能更加縮短作業的時間使效率提高。簡單的操作也能為弱勢房客帶來更多的自信。不過,根據論文中的調查結果,網路地圖介面在速度方面似乎還有進步的空間,所以我想是否能將AJAX技術在此方面做些改善和發揮??


在讀完這篇論文後,我也去了崔媽媽的網站看了看。發現它不單單只是一個有顧及到精障朋友的租屋網站,崔媽媽關心的對象同時也包括了低收入戶、老年人、以及單親家庭等等…在網站中我也看到了不少個案故事,每篇故事都令我鼻酸,同時也相當欣慰社會上願意有人在非營利的前提下伸手去幫助這些活在社會角落的人們。也挺榮幸能在未來跟這樣的工作者接觸並且以科技的力量為這樣的慈善付出一份心力。

2009年2月16日 星期一

大同大學專題心得(抱歉來晚了)

這是我第一次認真的讀所謂的”專題”,它讓我看到了我在未來必須要達到的某程度上的專業,果然不愧是需要花上一年的大工程,以我現在的能力,幾乎等於是要從零開始了…不過,想到在一年後我也有能力做出像這樣擁有完整架構及富創意的新產品,實在是相當期待也相當興奮。我想..我能做得更好。
而在這篇報告中,首先我覺得很好的地方是,他以很白話又詳細的方式,描述了此專題所用到的所有工具,上從RFID和QR CODE,下至PHP、MYSQL,無一不包,而且很明顯他不是從維基百科或知識抓下來的,而是以自己對他們的了解,在考慮讀者的專業程度,以最簡單易懂的方式呈現出來,在我看來,會覺得即使社會組的同學也能看完後也能略懂一二。
至於專題本身,我覺得這真的是個不錯的創意,它的確會為各種各樣的導覽帶來更多的方便即效率,考慮的層面也挺詳盡,例如文字大小,以及導覽模式的切換,給不同年齡層及不同習慣者帶來了多種選擇。這點我還滿喜歡的。
然而,對於他們使用了兩種不同的系統來互補互相的優缺點,對於這點,我是有正面看法和負面看法的,首先,光就能夠”互補長短”這點,對於成本,實用面的比較,的確,能掩護互相的弱點,這是優點。但,兩套系統畢竟是兩套系統,當這樣的產品要問市的話,不管怎麼說消費者都只能擇一的,因此,如果是我的話,我會比較偏好去專心投入一套系統,要是遇到難關,應該是要擠出辦法去克服,而不是拿一套另外的東西來掩飾。以科技的力量,魚與熊掌應該是有辦法得間的。
當然,我現在還是個百分百的初學者,以上描述的缺點只是我個人比較偏激一些的觀感,並不是真的在點出他們的缺點,也許,我的想法他們也考慮過了,也許,等我投入後我也會發現這塊專業的博大精深,不管怎麼說,期待未來囉